
今年,武陵区石门桥镇运用“二次灭茬粉碎还田”新技术和志愿巡查攒积分等新方法,让秸秆“变废为宝”,探索出一条秸秆综合利用与禁烧治理的新路径。
在石门桥镇石门桥村一片刚收割完的稻田里,留下的稻茬正被大型灭茬粉碎还田机“吞入” 腹中,粉碎后的秸秆碎屑均匀撒在田间,成为滋养土地的 “天然肥料”。
武陵区石门桥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 梁跃平:
往年我们通过高茬收割以后,它的秸秆保留的长度大概在30到40公分,来年翻耕以后难以腐烂,今年我们通过二次灭茬以后第一个是把这个秸秆粉碎小于5公分,更容易腐烂,产生的氮、磷、钾对第二年的春耕生产非常有好处,减少化肥的使用量。第三个就是减少病虫害,秸秆保持30到40公分的高度的时候,各种病虫非常容易在秸秆里面越冬,通过我们粉碎以后破坏它们越冬的环境,对农业生产是有极大地帮助。
除了做好秸秆再利用,石门桥镇还在重点管控时段,用无人机开展全域巡查,发现火点后可以立即定位并实施快速灭火。
武陵区石门桥镇党委委员、宣传委员、统战委员 张纯:
我们无人机具备红外热成像功能,捕捉夜间火点清晰明了。每天我们分3个区域,定点开展6次起飞巡查,30分钟之内就能对全镇进行一次全域巡查。
秸秆禁烧离不开村民们的理解和支持,石门桥镇通过多种方式开展秸秆禁烧宣传,让环保理念深入人心。屋场会上,村民围坐在一起,听村干部讲解秸秆还田的好处,认识秸秆焚烧的危害;镇党委创新推出“志愿者巡查攒积分,换取生活用品”的新招,调动群众参与秸秆禁烧工作的积极性。目前,已有119名村民报名成为志愿者,累计巡查里程1650公里。
武陵区石门桥镇元普庵村村民 张美华:
以前就是油菜杆、花生杆一干了之后田里、地里到处都烧,到处都是灰,现在村里志愿者都宣传的很到位,电视上也看得到,一烧真的是污染环境。
从空中到地面,从技术到人心,石门桥镇这条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宽。秸秆不再是困扰农民的“废弃物”,而是滋养土地的“营养品”。如今,“蓝天白云、沃土良田”正成为石门桥镇最美的丰收图景。
责编:王亚茹
一审:张耀文
二审:谌峋利
三审:邱伟
来源:武陵区融媒体中心
版权作品,未经授权严禁转载。经授权后,转载须注明来源、原标题、著作者名,不得变更核心内容。
筑巢引凤 “职”等你来!武陵区2025年产业园区企业网络专场招聘会火热来袭
警惕!“联合旅业”投资返利存在风险,小心“馅饼”变“陷阱”
国家喊你减肥啦!健康体重, 一起行动~
关注!湖南出台《若干措施》支持常德合成生物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
就医更便捷~3月起,这笔钱不再交
需要求职的看过来,2025年武陵区“春风行动”网络招聘会来了~
武陵疾控提醒您:新春开学季,这些传染病要预防!
过年去哪儿?老西门精彩新春活动“菜单”,请查收→
下载APP
分享到